作为北京老城 2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近些年来,白塔寺片区如何保护、更新古院落和胡同的话题一直被各界探讨。“在北京的老城更新项目中,甚少有其他项目能有白塔寺片区这样的多面性与混杂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主编张利如此评价白塔寺片区改造项目。
白塔寺再生计划-现场
白塔寺片区改造的复杂性不仅在于胡同肌理破碎、基础设施欠缺,还在于该片区的区位特征不鲜明。对此,设计师提出了一种新的老城保护更新模式,微循环、微更新是该计划遵循的基本理论框架。
2015 年,“白塔寺再生计划”改造方案正式启动,项目按照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示范、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居民共建的新模式,制定出人口持续疏解、物质空间更新、基础能源提升、公共环境再造、培育文化触媒和区域整体复兴的实施路径。
白塔寺再生计划-现场
在“白塔寺计划中”,策展成为了社区营造以及城市更新的新方法,艺术展览、创客计划、公共艺术介入、创意市集等内容都成为了触发社区原住民与外来者产生交流与互动的有效界面。
白塔寺再生计划-费俊在现场
某集体 ART+TECH 作为 2015 年“白塔寺再生计划”策展参与方,参与了其中“SLO-MO”慢生活市集、“二手书计划”、“时效商店”、“创客马拉松”等项目,并创制了“城市博物馆 App”等独立项目。
白塔寺再生计划-造物中心
“白塔寺再生”不仅仅是一片老城的重生,更是老城邻里关系的重新相连,在新时代和旧温暖之间,为居民寻觅一种平衡,也探索了老城更新的多样可能。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